印尼贸易生意,太难了?最近一周印尼政府部门要整顿非法进口产品的消息,不断冲击着贸易商和电商从业者们的神经,为了安全起见,不少做线下批发的档口开始大门紧缩,不少海外仓也暂停营业。就在上个月6月底的时候,印尼贸易部长喊着要加征100-200%的保证性关税,印尼贸易政策和监管执法,风波不断,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王掌柜试着给大家聊聊:
有不少人认为出现贸易风波的原因是因为印尼政府面临换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面临重新洗牌,这个可能有些影响,但王掌柜认为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印尼政府面临保就业的压力。根据印尼媒体的报道,最近两年,已经有36加纺织厂倒闭,31家正在倒闭的边缘,2023年全年纺织服装行业至少有15万名纺织工人下岗,与此同时在建材领域,7家磁砖厂也宣布停产,印尼社会认为背后的原因是进口纺织品和建材由于价格和品质上的优势,冲击到了本土产业
如果时间拉回到2023年,当时舆论的焦点是电商平台特别是Tiktok平台充斥着廉价产品,冲击线下实体门店,而且这些廉价产品90%以上都是进口产品。当年9月份印尼总统在讲话中提别提到一件衬衣5千印尼盾,属于掠夺性定价,这些直接导致了印尼不断加强贸易监管和进口产品监管的开端,包括把跨境电商的客单价提高到100美元,设置配额和认证门槛等等,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些事件所聚焦的品类包含纺织,服装、鞋类、化妆品,电子产品、陶瓷、以及钢铁产品等,基本上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属于在印尼的中国创业者聚焦的热门品类。印尼政府的决策逻辑大致是,就业问题牵涉到民意,牵涉到选票,以及背后的执政的合法性,为了保就业,就要不惜代价保护这些劳动密集型的本土产业,既然贸易政策调来调去,治标不治本,而且腾挪的空间有限,那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监管,强力治理和整顿官商勾结和非法进口就变得顺理成章了。王掌柜认为这里面不牵涉太多政治因素,也不特别针对中国。而是恰好来自中国的产品在印尼的上述行业占据了优势地位。
所以印尼开放的营商环境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印尼政府仍然欢迎外商投资,只不过外商应该顺应印尼政府的决策逻辑,改变做传统跨境成品贸易的业务模式,减少成品进口,尽量合规进口,通过在本地设立加工厂或者组装厂,搭建本土供应链,在本地赚钱的同时,给本地带来就业机会,维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这是印尼政府决策者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