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建筑钢材行业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进口钢材激增深感忧虑。印尼钢结构协会(ISSC)主席指出,大量低价进口钢材通过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压低本土钢厂产能利用率,威胁国家钢铁产业根基。 数据显示,2025年1 – 8月中国钢材进口额达23.9亿美元(38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越南钢材进口额2.46亿美元(40.4万吨)。尽管越南进口额略降,但仍为重要供应国。 他强调问题根源在于监管不力与出口国倾销,而非本土产能不足。若放任不管,印尼恐沦为别国过剩产能倾销地,丧失基建自主权。 为此ISSC向政府提出五项建议:对特定关税档次的涉事钢材实施临时进口禁令;依据法规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还有收紧进口许可审核;优先采购国产钢材用于国家战略项目;防止印尼成为外国钢材倾销地。 因政府回应不足,ISSC日前组织数百名从业者到雅加达财政部海关总署示威,要求限制有害进口钢材,严打利用规则漏洞的“进口黑手党”。协会警告,若无快速有力措施,印尼钢铁产业将失去竞争力,沦为廉价钢材倾销市场。	
	
	
		
 
				
					
	
	
	
		
			
		
		
	
			
	
	
		能源转型研究所(ESI)发布报告称,中国能源政策调整对印尼煤炭产业造成结构性压力。中国通过增加国内煤炭生产、优化能源物流及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减少了对进口煤炭的依赖,而印尼此前对华煤炭出口占比高达43%。 ESI研究主管指出,这一政策转变并非短期市场波动,而是长期结构性风险。中国本土煤炭生产商效率提升且价格更具竞争力,导致印尼煤炭出口价格优势减弱。此外,中国2024年超四分之三的电力需求增长来自清洁能源,进一步压缩了印尼煤炭的市场空间。 印尼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需应对中国市场需求萎缩带来的财政收入冲击(2023年煤炭贡献超1000万亿盾税收);另一方面需与中国高效煤炭产业竞争。若出口颓势持续,产煤地区政府将面临显著收入下降。 报告强调,印尼不能仅通过调整产量或开拓新市场来化解危机,需制定超越季节性市场波动的长期战略,以应对中国能源转型带来的深远影响。	
	
	
		
 
				
					
	
	
	
		
			
		
		
	
			
	
	
		据称西加里曼丹省加布棉县某家氧化铝厂冶炼厂项目的数十名中国籍劳工在听闻移民局将进行突击检查后集体撤离。据目击者报告,当晚观察到多名外籍劳工匆忙乘坐旅行车和项目车辆离开厂区前往加布棉市方向,部分人员入住当地酒店。 到了第二日上午,另有外籍工人被发现逃往厂区后方的森林地带躲避。当地居民透露,这些中国籍劳工主要从事冶炼厂建设、燃煤电厂、电网铺设及工业设备安装等工作。事件发生后,该冶炼厂项目现场显得异常冷清。 据安保人员消息,中国籍员工被无明确理由集体放假三天。移民局部门负责人表示已收到报告,将在近期对该公司及辖区内所有企业展开监督行动。此事引发公众对加布棉县重大项目中外籍劳工存在及合法性的再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