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斋月期间如何接种疫苗?

斋月期间如何接种疫苗?

据印尼新闻网2月21日报道,佐科总统承认,要在2021年底之前实现1.82亿人的新冠疫苗接种目标,并不容易,原因始于疫苗的数量跟不上。

佐科2021年2月20日全国农历新年活动中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疫苗的可用性(数量)因为世界上215个国家在争相购买新冠疫苗。

他说,关于疫苗接种,印尼已为卫生工作者接种了300万剂新冠疫苗,然后又收到了700万剂科兴疫苗,准备提供给公务员,教师等公职人员使用。

目前,印尼已获得了4.26亿剂疫苗供应承诺。

斋月期间如何接种疫苗

斋月即将在2021年的4月13日来临,印尼总统佐科斋月期间,疫苗接种工作将继续推进。考虑到穆斯林斋戒的业务,针对穆斯林居民的接种将在晚间进行,而白天的时间可用于非穆斯林居民的接种。

总统预期疫苗供需最快在2021年中才能达到平衡,在6-7月份,希望能达到月均供应3千万-4千万剂。

关于疫苗接种的实施人员,印尼卫生部将配备3万实施疫苗接种的医务人员,而另外9千人从印尼的军警部门调配。

这样一共4万疫苗接种的医务人员,如果每人每天接种30人,则每个月可以接种120万人。

超8成医务人员完成第一剂接种

根据点滴网的消息,截至2021年2月21日,印尼已有超过120万的医务人员完成第一剂的疫苗接种,占印尼全国医务人员的8成以上。

以下是截至2021年2月21印尼卫生部的疫苗接种实时数据

  • 疫苗接种目标:181,554,465人
  • 医务人员接种目标:1,468,764人
  • 疫苗剂量1:1,227,918(+ 3,827人)
  • 疫苗剂量2:736,710(+ 4,076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巴布亚孕妇和婴儿因费用和手续被四次拒诊身亡

巴布亚省查亚普拉市一名孕妇遭遇悲惨事件,她和腹中胎儿在四次被医院拒绝治疗后不幸死亡。当日下午,该孕妇在家中开始出现宫缩,家人用快艇将她送到当地医院,当时她宫口已开五指,原计划在该院顺产。当地医院称约22时10分胎儿完全娩出且可见,但胎心下降,医生建议手术。然而该院只有一名妇科医生且在外地,于是医院决定将孕妇转至另一家医院。 但家属认为医院处理延迟,医生不在且转诊单未及时开具,直到近午夜转诊单仍未完成。转诊途中,接收医院称三等BPJS病房、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已满,妇科医生休假,麻醉医生未值班,救护车便将艾琳送往第三家医院。然而该医院称手术室正在翻修,拒绝接收。随后救护车又前往第四家医院,该院竟又声称三等BPJS病房满员,仅剩VIP病房且需交400万盾押金,家属未带够钱,只能继续转诊。该医院称转诊未通过转诊系统且三等病房满,可为家属提供普通服务。最后救护车前往第五家医院,途中孕妇癫痫发作,车辆折返第一家医院,到了第二天约05时00分,该孕妇在还未到达医院时死亡,腹中胎儿也未保住。巴布亚省长前往孕妇家人处公开道歉,称这是巴布亚医疗服务的失败案例,承诺全面评估医院服务,包括改善设施和更换省政府下属医院院长,强调医院应优先保障患者安全而非行政程序。此次悲剧凸显了转诊流程繁琐、BPJS服务受限和行政手续阻碍等问题,引发公众对查亚普拉医疗服务质量的担忧,推动全面整改的呼声。

印尼十季度以来首次实现经常账户盈余

2025年第三季度,印尼经常账户实现40亿美元(占GDP的1.1%)盈余,这是过去10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而第二季度经常账户为27亿美元(占GDP的0.8%)赤字。印尼央行沟通部主任解释,经常账户盈余得益于贸易收支改善。非石油和天然气贸易顺差增加是贸易账户顺差扩大的主要因素,外国游客数量增多也使服务账户赤字下降。 不过石油和天然气贸易账户赤字因全球油价上涨而扩大。同时初级收入账户赤字降低,原因是股息和债券利息支付期已过,相关支付减少。但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仍高的情况下,资本和金融账户表现可控。 直接投资保持顺差,反映出投资者对印尼经济和投资前景看法积极。证券投资出现赤字,主要是外国资本以债券形式外流。其他投资也因私营部门贷款还款增加而呈现赤字,第三季度资本和金融账户赤字达81亿美元。 综合来看,第三季度净国际收支(NPI)赤字为64亿美元。截至2025年9月底,印尼外汇储备仍高达1487亿美元,相当于6.0个月的进口和政府外债支付。

雅加达“光明村”:孩子们从拾荒家庭走向大学

在雅加达市中心商业区林立的摩天大楼和豪华商场间,有个名为Kampung Cahaya(也称Kampung Gasong)的小村落,这里是数百户拾荒者家庭的生存之地。村落里弥漫着垃圾焚烧、食物残渣的气味,房屋狭小,水源稀缺,居民大多因拆迁流落至此。约130户家庭靠变卖废品为生,如今从事拾荒的仅占20%,其余人做些零工,拾荒者日收入常不足10万盾。 居民们时刻面临拆迁威胁,很多人只能无奈接受。但在这个艰苦环境中,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村里的学校给孩子们带来希望,它从小型家庭学校发展而来,有志愿者授课,还与大学合作,帮助不少孩子圆了大学梦,也让村落有了“光明村”的美名。 Kampung Cahaya距商场仅几百米,却因道路状况和周边环境的巨大反差,凸显出城市的不平等。尽管环境糟糕,居民们相互扶持,孩子们能接受教育,他们怀揣希望,努力为后代创造更好的未来,展现出雅加达鲜为人知的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