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落地印尼的老板们,王掌柜给大家总结了两种心态和三个认知的”避坑”指南。
首先,我们谈谈出海印尼所应秉持的两种心态。
一是敬畏的心态至关重要。印尼是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复杂市场环境和多样化消费群体的国家。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阶层等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充满潜力又布满挑战的2.8亿人口的大市场。从法律法规到商业潜规则,从消费者偏好到渠道特点,如果我们带着国内的”优越感”, 没有怀着敬畏之心去深入研究、谨慎决策,盲目套用国内的经验,很可能会遭遇难以预料的困境,甚至导致项目夭折。
二是长期主义的心态。最近两年,由于印尼政府对成品和消费品进口的监管,以及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靠着短期倒货赚差价的模式来开拓印尼市场,会越来越难。所以摆脱跨境模式,着眼于长期目标落地做本土化,保障人在本地,货在本地,服务在本地,长期扎根本地,能够在未来的印尼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接下来是关于出海印尼的三个关键认知。
第一个是印尼市场下半场的认知。由于印尼政府对成品和消费品进口的监管,以及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印尼市场竞争的重点和方式已经发生转变。过去简单依靠低价竞争、大规模铺货的模式逐渐难以为继。如今从自身的优势领域出发,持续投入资源优化产品、提升服务、建设品牌,逐步建立起当地的供应链体系、销售网络和客户关系,才能在印尼市场脱颖而出。
第二个是To B 产品好过 To C 产品的认知是基于印尼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来定的。印尼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数字化转型阶段,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对高质量的企业级产品和服务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与竞争激烈、消费者口味多变且营销成本高昂的 To C 市场相比,To B 市场的客户群体相对集中、需求相对稳定,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往往能够形成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个是本土组装好过跨境产品的认知。在印尼本土进行组装生产,虽然做不到成本比国内更便宜,但可以避免高额的进口关税和物流清关费用,还能更好地响应本地市场的快速变化,缩短交付周期,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印尼政府对外资最核心的诉求就是带来本土就业,通过本地化组装,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本地就业机会,增强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在本地的长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出海印尼只有秉持敬畏之心和长期主义的心态,深刻理解并运用上面的三个关键认知,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印尼市场低风险落地,并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